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药材系指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中药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中成药系指以饮片为配方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适宜的制剂工艺,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药物。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分类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1、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2、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明了药效所在,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它与机体因素即脏腑经络生理特点,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药物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5、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现代一般认为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